北京,紫禁城,自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后,这里就一直是明朝皇帝的居所,也是皇权的象征,天子守国门,这里就是国门的中枢。
按照常规,皇帝应住在乾清殿,因宫女不堪嘉靖的暴行,发动壬寅宫变,差点勒死这位一心成仙的皇帝,从此以后,嘉靖便移驾西苑,在永寿宫住了下来,一边处理国事,一边炼制丹药。
永寿,多讨喜的宫殿名,估计这也是吸引的嘉靖的其中一个原因。
嘉靖最喜欢就是炼丹,不仅自己炼,还请道士、臣子帮自己炼,以至永寿宫内终日都是青烟袅袅,散发浓浓的药香。
对于这股药香,嘉靖倒是很满意,认为多吸一些丹药之气,有利于延年益寿,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股气味,朱希忠就是其中之一。
作为靖难大臣成国公朱能的玄孙,朱希忠无疑是幸运的,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成为高高在上的国公,朱能用自己的功劳荫庇着自家一代又一代的子孙,这位在嘉靖十五年就顺利袭爵的国公来说,此刻在暗自发笑。
世袭国公,历代沐浴皇恩,享尽人间富贵,朱家与皇家可以说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,在新老快要交替的重要时刻,出任声名并不好的锦衣卫指挥使,朱希忠并没有怨言,相反,这是一种信任。
自大礼仪之争之后,嘉靖就不再喜欢上朝,整天躲在西苑修仙,纵观嘉靖在位几十年间,出了多少能臣啊,杨廷和、夏言、严嵩、徐阶等,朋党纷争也斗得不可开交,可是,皇权一直没有旁落,嘉靖也一直扮演最高决策者的身份,除了他聪明之外,作为皇帝耳目的锦衣卫功不可没。
嘉靖是聪明,体质也特殊,吃铅吃了几十年,那“仙师”陶仲文都吃挂了,他还精神十足继续努力,可他体质再特别,也没有千里眼、顺风耳的神通。
靠的,就是桩子遍布天下的锦衣卫。
让朱希忠苦笑的原因,并不是接手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,而是自身的打扮。
堂堂成国公,锦衣卫指挥使,此刻头戴道冠、身穿道袍,就像一个道士,眼观鼻、鼻观心地坐在永寿宫的耳房里等候嘉靖的接见。
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。
以前根本不让臣子提,现在却主动提了出来,朱希忠心明似镜:这是一个信号,皇上服老了,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如往日,对儿子也关注起来,无论怎么样,毕竟血浓于水。
朱希忠小心地禀报:“新任右春坊右渝德张居正,有意从民间征集学子,准备作裕王的陪读,据说其用意是让裕王多了解民间疾苦,开导裕王,据说准备以闲职进入裕王府,此举得到徐首辅的首肯。”
“裕王的性子,有人督促一下也不错,都挑了些什么人?”嘉靖一边吃着饭,一边问道。
“回皇上的话,据属下得到的消息,户部尚书高耀举荐湖广举人钱明,内阁大臣严讷推荐南京贤士孙仕德,中议大夫胡应嘉举荐淮安隐士杨双智、左都御史赵锦举荐绍兴秀才虞进,合计的四人作为备选。”
说罢,朱希忠有些不忿地说:“这些人好大胆,这样大的事,竟然瞒着皇上。”
嘉靖冷哼一声,一脸睿智地说:“要是想瞒,他们就不会这般明目张胆了,这样大张旗鼓,反而是怕朕看不到他们的用苦良心,既是表忠心,也是在等朕的态度,都什么年纪了,还做这一套。”
说到智商,嘉靖绝对是老朱家的优秀代表,还没进宫就敢跟杨廷和抗争,然后和全朝文武百官对着干,硬是在大礼仪之争中取胜,怠政几十年,一直掌握着天下大势,紧紧控制着朝廷,杨廷和、夏言、严嵩等人斗来斗去,最后还是被嘉靖玩弄于鼓掌中。
这点小把戏,哪里瞒得过嘉靖?
“是,皇上的英明神武,慧眼如炬,这些把戏肯定瞒不住皇上的法眼。”
嘉靖突然想起什么,有些好奇地问道:“刚才你说什么,那虞进还是一个小小的秀才?他们竟想用一个小小秀才给裕书伴读?”
天下才子,多如星斗,谁都知裕王是储君,竟然用一个秀才伴读,这不是笑话吗?
“没错,确是秀才,而年龄不足二十,不过此子风头大盛,微臣就是在京城也听到他的才名。”
“哦,有这事?”
朱希忠点点头说:“没错,一首人如只如初见,现在京城很多人都称他为初见哥,此外,还作了一首长亭送别歌,这歌比诗影响更为深远,不夸张地说,现在大江南北,送别时都唱他的那曲长亭送别,男女老幼都会唱,可以说脍炙人口。”
说罢,有意压低声音:“此人,已成了我锦衣卫的人。”
有这事?
嘉靖眼前一亮,一下子有了兴致。
(国庆节到了,祝大伙国庆节快乐,玩的同时,不要忘记支持本书哦,拜谢!!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