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朴的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,闻言开口问道:“陈詹事,到底是什么诗让你这推崇,快快说出来,莫要吊老夫的胃口。”
出自国子监的陈奇,以严谨称,对诗作也非常挑剔,得到他这般推崇的诗,肯定差不到哪里去,这位嘉靖十四年进士出身的吏部尚书,对学问也很是喜欢。
有学问的不一定能做官,但做官做到能参与这样盛会级别的,肯定没有滥竽充数的水货。
这就叫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“就是,陈詹事就不要再吊我等的胃口了。”
“能得到陈詹事这般称赞,肯定不会差。”
“快快揭晓,不然老夫可不依你。”
在场的人你一言,我一语,都是催陈奇揭晓答案的,陈奇只是一个小小的詹事府詹事,还是一个少詹事,哪敢吊这么多重臣的胃口,闻言马上说:“好好好,下官马上揭晓,马上揭晓,诸位大人听好了。
堂堂内阁首辅六十大寿,自然分外隆重,不少皇亲国戚都来祝贺,陈奇等人也是在一个角落里小声议论,外面的人没听到,徐首辅也没有听到,听到主人家敬酒,所有人都不敢怠慢,一个个连忙举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
敬完酒,乐队开始上场,而众人也三五成群地给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敬酒,不少人借着几分酒劲,欣赏起大堂中翩翩起舞的舞姬,话题也转到某某儿子聪明,某某女儿兰质惠心等,那远在余姚的小秀才慢慢也就无人提起。
对诗不对人,再说仅是一个秀才,而这名秀才好像也没有成名的诗作,这种有如昙花一现的读书人,大明并不少见。
与其掂记这名幸运的的小秀才相比,还不如多在首辅大人面前刷刷脸,扩大自己的人脉圈更划算。
这么多人中,也有二个人对虞进上心,一位是有心提携后进的赵锦,同样出自余姚的赵御吏,很想为家乡办点事,以后致仕回余姚时,也树一个好榜样,搏一个好声名。
而另一位对虞进上心的,赫然是成国公朱希忠,这位新上任锦衣卫指挥使听到裕王也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秀才时,心中一动,对有心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机会。
朱希忠绝对是一个实干又善于抓住机会的人,喝完寿宴,连家都不回,而是选择到镇抚司办公,到锦衣卫镇抚司后,第一件事就是下了一道密令:最短时间内查清虞进的全部资料。
.......
许家千金的及笄礼比徐阶同志的六十大寿晚了一天,好像接力一般,那边的宴会刚结束,第二天许家就在余姚最大最豪华醉仙楼大摆宴席。
虽说县令大人住在县衙,但是地方有限,总不能在公堂上摆吧,不拘小节的许县令大手一挥,包下整幢醉仙楼用作宴请宾客之用。
许小姐及笄礼这天,刚吃过早饭,余姚的百姓就看到街上多了很多骏马和豪华马车,不断地向兰士街的醉仙楼靠拢,不少人当场指指点点起来:
“咦,那不是新昌的刘大才子吗,据说他号称绍兴第一才子,最有希望中举的人,没想到他也来了。”
“上虞县的萧秀才,他在上虞可是威风八面的,和刘才子有得一拼。”
“泰升商行的崔掌柜也来了,真是漂亮。”
“笨,在余姚做买卖的,哪个敢不给县令大人脸面。”
“城西的余少爷来了,看,他的那匹马,据说是西域名马,真是骏。”
“你们看,山阴县钱举人,听说他当年和县令大人同期中举,不过现在还在候补,看那两个下人抬的箱子没有,这么沉,肯定价值不菲。”
“许家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又有沉鱼落雁之容,最重要的是,县令大人仅是三十出头,又是出自吏部高官门下,前途不可限量,哪个不动心?”
一众百姓一边热情围观,一边口沫横飞地讨论着,就在讨论声中,让整个余姚百姓瞩目的及笄礼开始了。
ps:求收藏,求推荐,感谢书友、想被爱好难、feng的坡道三位兄弟的打赏,谢谢!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