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小郎君 034 好事多磨

小说:大明小郎君 作者:炮兵 更新时间:2025-02-19 11:06:20

要做镜子必须先有玻璃,而玻璃的历史渊源流长,据说玻璃最早是由欧州腓尼基人无意中发明,从而在欧州率先流行起来,也有人说华夏民族在商代就已经无意中得到无色玻璃,众说纷坛,反正当时的人都死了,也没人证,怎么说都行。

虞进知道,在华夏把的玻璃视作商品并应用,最被广泛认同的是在清雍正年间,大量进口这种西洋新鲜玩意,献入宫中并得到雍正的赞赏,从而一跃成来名流上层追捧的珍玩,从而正式登上华夏生活的舞台。

现在是大明中叶,嘉靖年间,自然没有镜子,也没有玻璃,对于这种新鲜事物,就成了最大的商机,做生意的精髓不外乎八个字: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,虞进不想和别人拼人脉、拼努力,那就拼创意。

玻璃的制造其实并不难,制造的工艺也不复杂,材料很简单,主要是沙子和石灰石、石英溶融在一起形成,虞进前世是金店的少东,平日也要做一些镀金、提纯等化学实验,在化学上有一定的造诣,操作起来可以说没有难度。

制做玻璃的成本很低,但虞进知道,那利润绝对疯狂,要知道,当年就皇帝也视作珍宝的东西,对于审美,人是有共通性。

这个暴力长针女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,虞进最近这些天为了做点什么生意绞尽了脑汁,现在好了,吴萱一骂,马上有了灵感。

三面镜子做好后,虞进没有第一时拿去出售或试水,因为看着有些简陋的镜子左右不顺眼,最后搓了搓手,自言自语地说:“很久没有动过手了,就拿这三个试手好了,看以前的手艺还剩几成?”

人靠衣装,佛靠金装,商品经济最后离不开包装,就这一面光秃秃的镜子有点难看,虞进决定给它包装包装,到时再隆重推出,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,那是尽可能提高它的商业附加值,从而产出最大利润。

一不做,二不休,虞进决定用好好包装一下,前世有一门打造金银首饰的手艺,最擅长就是包装,为顾客量身打造唯一无二的珠宝也是重要业务之一,除了是金店少东家,虞进还是有一重身份:店里头号首饰师傅。

很久没做了,就当是练手吧。

要想包装时虞进有些犯难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而能匠也得有利器相助,所谓利器就是工具,虞进想用包装首饰一样包装这三面新鲜出炉的镜子,工具却不能少,这不是做家具也不是修房子,要做的是精细活,很多工具要制别订制。

如羊角小锤、刻刀、圆角刻刀、三分刀、五分刀、八分刀、直角刻刀、镊子、挫刀等等,虞进转了二天,把余姚的大小铁匠店都逛遍了,也凑不齐,大部分只能特别订造,没办法,虞进只好一一划好图纸,找那些工高艺熟的老铁匠一一讲解清楚后再让他们打造。

算了一下花销,虞进苦笑一下,时间前后用了一个月,九十两银子花费过半,一文钱还没有赚到,还真够惨的。

主要是购买房子、添置家私还有原材料,这里已经去了近三十两,然后最大的花销就是自己订制的工具,让老铁匠用最好的材料,而要求也很苛刻,平均一把刀的造价就高达四分银子,虞进一口气就了三十多把,光这里就花了十多两银子。

银子花得多,不过虞进却不后悔,功欲善其事必利其器,这些只是投资,到时肯定会加倍赚回来。

........

回家的路上,虞进无意中在水中看着自己的模样,自己都楞了一下:原来白皙的皮肤稍稍黑了一点,人也消瘦了,少了二分读书人的娇柔之气,多了二分男子刚阳之气,好像,个子也长高了一点。

嗯,就年龄来说,现在还是发育中的少年呢。

回家吃饭的时候,虞林氏也注意到了,不停从虞进的碗里挟菜,一边挟一边欣慰地说:“我儿最近用功读书,都瘦了,来,多吃点补补,娘明天看看有人卖野鸡没,听说吃炖野鸡最补。”

虞雨翘起小嘴巴,有些吃醋地说:“娘,雨儿也瘦了。”

“你这小妮子,能少了你吗,来,这块鸡蛋给你。”虞林氏呵呵一笑,把一大块鸡蛋挟到虞雨的碗内。

虞进微微一笑,把碗里最大的一块肉挟到虞雨的碗里,又用手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尖,一脸宠爱地说:“吃吧,吃完哥带去买红豆糕吃。”

“谢谢娘,谢谢哥”虞雨这个小吃货,一听到有吃的就笑得眼晴像两抹月牙弯弯,很是乖巧地道谢。

“你这孩子。”虞林氏看到兄妹这般团结友爱,也忍不住发出会心的笑容。
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飘逸小说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小郎君,大明小郎君最新章节,大明小郎君 飘逸小说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