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嵩和徐阶,都是嘉靖年间有名的内阁首辅,严嵩弄权、贪得无厌,然而,徐阶也没清高到哪里去,没少到严府拜码头,给嘉靖写青词、试药炼丹,也没少弄钱,很多馋臣会做的事,徐阶也做过。
其实两人都不算什么好“鸟”。
不过严嵩成为有名的奸相,而徐阶却是名相,除了徐阶有能力、肯干活外,他的敢作作为也是重要因素。
坐上首辅之位后,徐阶敢和嘉靖说“不”,随着权力日盛,就是裕王也得敬让他三分,最大的表现就体现在遗诏上。
位高权重的朱希忠不在,喜欢和徐阶抬扛的高拱也不在,南书房内,裕王一向没什么主意,不理事;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,对徐阶唯唯诺诺;虞进才六品府丞,根本说不上话。
遗诏的事差不多是徐阶说了算。
打着先皇被小人迷惑、为先皇正名的旗号,开始大肆拨乱反正,遗诏中除了明确把帝位传给裕王,然后就以遗诏的形式,以嘉靖的名义,革除弊政,改判冤案,就是开海禁列在遗诏中。
裕王虽说觉得有些不妥,但他最终没有反对。
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,裕王也明白开海禁的好处,也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,因为一个新政的出现,肯定伴随很多争议和抗争,总有一些老顽固喜欢墨守成规,用嘉靖的名义,他们就是反对也没用。
总不到跑到九泉之下反对吧?
用徐阶的话说,嘉靖受妖道蒙敝,做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,现在是他最好的赎罪机会,裕王这样做,那是一片孝心。
裕王没有反对。虞进和张居正更是没有作声,一个磨墨,一个铺卷。算是给徐阶打下手。
虞进和张居正眼里都有一种莫名的神采,不同的是。张居正知道通过这件事,自己是进入了权力的核心,前途一片光明,至于虞进,则为自己亲眼目睹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兴奋不己。
等朱希忠和高拱回来时,徐阶已经大功告成,就是想有改变也无能为力,高拱虽说有些不服。不过裕王并没有反对,最后只能用有些幽怨的目光盯着徐阶。
遗诏完成,在徐阶的主持下,有关嘉靖身后事开始有条不素地进行。
先是封闭宫门,全城戒严,然后在文武百官、皇亲国戚前宣读遗诏,选定登基的吉日还有嘉靖下葬的日子,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。
老皇驾崩,新皇登基两件大事合在一起,这本来就很麻烦了。而遗诏中还有不少争议的东西,最受关注就是开海禁的事,有人反对。有人支持,可以争议很大,在宣读完遗诏后就开始争了。
最后还是朱希忠和徐阶联手压了下去。
当虞进走出皇宫时,宫中的大钟突然响了起来,接着城中钟楼的大钟也跟着响起,这钟声有点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态,很快全京城的寺庙、道观也响起了洪亮的钟声。
这是向天下正式宣布嘉靖驾崩的信号。
虞进摇了摇头,不理会这些钟声,径直离开。要知道,按规定。皇帝驾崩,每口钟都要鸣三万下。就算十秒钟敲一下,一个小时鸣360下,一天鸣7200下,少说也得鸣个几天几夜。
虞进无奈地摊摊手:“本来有些气愤,不过想了想,还是算了。”
“这不像你的作风啊,你想到什么?”
“一是年纪太小,现在六品府丞都有很多非议,再升只怕更多闲话。”
青儿摇摇头说:“甘罗十二岁为宰相,算起来,你也有十八,这有何不可?”
“这不能比啊”虞进有些无奈地说:“人家是天才,十二岁就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,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,说他妖孽都不过份,而虞某,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秀才,根本就上不了台面。”
虞进刚开始也有些不乐意,不过后来还是想通了。
人怕出名猪怕壮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,现在年龄还小,阅历不高、资格不老,就是有心升自己,也是一个犯难的事。
青儿瞄了虞进一眼,竟然点点头说:“看来,你还有一点自知之明。”
说罢,忍不住又开口道:“拿不到权,就捞钱啊,找个机会,让皇上把离岛还给你,皇上不是说过要还你一个公道吗,现在就是机会。”
突然奇怪这妞突然替自己抱不平,还以为是关心自己,没想到原来是钱银作怪,只要自己一拿手离岛,自然少不了她的那一份,这算盘打得真精。
虞进双手枕在脑后,打了一个呵欠说:“我也想啊,可是现在不是归了朝廷吗?国库本来就空虚,又是登基又是为嘉靖下葬,还有一系列打赏、祭祀等仪式,据说户部尚书为了筹钱,双眼都放绿光了,派人把天道观的椅子都拿去换钱、那佛像上的金泊都让人刮走,离岛徐首辅握得紧紧的,说是要增补太仓,就是皇上想分一成进内库也不肯,哪里还拿得回。”
王金被软禁,每天饱受天道丹的折磨,而王富被关在北镇抚司的诏狱,肯定也不过好,他们的宅子暂时还没动,不过天道观就被查封,财产归公。
说到底,嘉靖是死在那三颗天道丹身上,查封合情合理。
说完这话,二人突然陷入一种沉默,虞进不想说,青儿不知说什么。
就当青儿想找些话题时,虞进突然开口问道:“青儿姑娘,你觉得,是虞府丞有前途,还是虞百户威风?”
这是虞进刚刚在思考的问题,也是最近一直困惑虞进的问题,嘉靖在生前,也暗示自己要专注,不要一只脚在文臣这边,而另一只脚又踏入武官的行列。
锦衣卫不错,鲜衣怒甲,大有见官大一级的特权,优点大,而缺点也不少,最大的缺点就是声名狼藉;詹事府也不错,接触的都是达官贵人,就是不用表现,早晚大富大贵,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多规矩,做什么事都有盯着,不自在。
新皇上位,一朝天子一朝臣,一旦顺利过渡,朱希忠肯定功成身退,换了新一任指挥使,也不知还有没有这样的优待。
(未完待续。)
ps:前面写了一章有关登基仪式,怎么写都不满意,最后删了,删了后,突然卡文,没办汉,到现在才码字一章,欠一章明天补回,惭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