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是礼仪之邦,借用《礼记.曲礼上》的句子表达就是:“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简而言之,用七个字概括:来自不往非礼也。
一个“来”,一个“往”,把人情世故演译得淋漓尽致,例如张家进宅摆酒店,李家携礼庆贺,到李家设喜宴时,张家也会上门恭喜,这就是礼尚往来,这一份人情世故,就是嘉靖也不能脱俗。
虞进进献了两项技术,相当于每年至少给大明朝贡献几十万两的收入,这对国库一直空虚、经常要以物代饷的大明朝来说,极为重要,至少户部那一票整天愁眉不展的官员闻讯,一个个高兴地眉开眼笑、手舞足蹈。
奖罚分明,才能更激励斗志,虞进一下子作了这么大的贡献,嘉靖也不能没有表示。一品曰夫人,后称一品夫人。二品曰夫人,三品曰淑人,四品曰恭人,五品曰宜人,六品曰安人,七品曰孺人。
安人,也就是六品,和虞进平起平坐。
这也不能难理解,明朝推行孝义,要是虞进的官阶比母亲还大,那这命妇就封得有点不伦不类,还不如不封,这也是升完虞进的官,再敕封虞林氏的原因,考虑得极为周到。
不用说,这也是应虞进所求,嘉靖给予的保护。
别看是一个小小的命妇,但当中意义非同凡响,有了命妇的身份,虞林氏算是进入特权阶级,别人要打她的主意,也得再三掂量;此外,虞进的父兄是因出海被杀,这算是虞家的污点,也是虞进仕途上的一个障碍,但有了这个敕封,那就是朝廷肯定虞家,嘉靖亲自为虞家洗白。
这样一来,别人想拿这方面做文章也做不成了。
你总不能说皇上错了吧?
不知道老娘来了后,知道自己成了六品安人,会多么高兴。
昔日穷困时,别说衙差,就是小小的帮闲、里正,虞林氏也是战战兢兢,生怕得罪那些人,现在可好,六品安人,就是县太爷看到,也得恭恭敬敬地行礼。
勉强还过得去,有了这个敕封,虞进原来不平的心,总算平衡了一点。
想归想,虞进连忙谢恩,完了还不忘给那宣旨的太监塞了一大锭银子,连陪同宣旨的卫士,也收到一个大红包。
等宣旨太监一行人走后,一众手下、婢女纷纷上前恭喜,虞进也不吝啬,宣布今晚加菜,本月的月钱加倍。
对这些下人来说,话再好也如现实真金白银好,一时间更是马屁如潮,高帽不断。
等人散去后,青儿有些遗憾地说:“可惜。”
“可惜什么?”
不知为什么,这个青儿的嘴里,一向没什么好话。
“要是你有功名,以你的功劳,就是封四望三,也不是问题,而你仅仅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秀才,这六品官,怕是到了尽头,除非你有逆天的功劳出现。”青儿有些幸灾乐祸地说。
科举向天下学子开放,看似人人平等,但个中也有不少潜规则,如相貌太奇葩的,难入官场,就是入了也难晋升;无翰不阁等等,明朝的功名相当于后世的学历,去找工作时,人家一个“学历某某以上”,这比经验什么的更有杀伤力。
而虞进的功名,还停留在秀才。
虞进无所谓地说:“我这人很单纯,做六品就满足了。”
还单纯呢,景王不知死得多不瞑目,而鞑靼使团被戏弄得团团转,现在的王金,估计也在离岛愁白了头吧。
这样的人还单纯?
青儿给虞进一个白眼,以示无视。
“王金....”虞进突然一脸不善的咀嚼着这个名字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