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是朱家王朝,替朱家打工的,都可以叫吃皇家饭。
天下那么大,每人的分工不同,这皇家饭也有好有差。
运气好的,进到户部和吏部这些肥水衙门,那可是老鼠掉到米缸,肥得流油,要是摊上那些守边塞、深后敌后的差事,那可是苦差。
大明那么多衙门,而国子监和裕王府是公认很有前途就职所在。
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唐以后的中央官学,也是古代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学府。
明朝国子监初设南京鸡鸣山,永乐二年北平郡复称国子监,永乐十八年明永乐大帝迁都北京,改北京国子监为城国子监,到永乐二十年,国子监人数达上万人,可以说盛况空前。
当时邻邦高丽、日本、流球、暹罗等国“向慕文教”,不断派遣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,希望能像他们心目中的天朝强国一样强大。
这种盛况到正德后才慢慢消减。
尽管这样,国子监的地位一直高高在上,不可取代,国子监不仅是大明的最高学府,也是大明官员的摇篮,要是能在国子监谋上一官半职,不断积累人脉资源,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差事。
至于裕王府,那不用说,虽说嘉靖没有立太子,但是裕王被臣民认为是下一任君王最佳人选,待到嘉靖百年归老,他极有可能登上皇位,成为大明的新一任皇帝,到时在他身边辅助的人,都是从龙之臣,有从龙之功。”
虞雨豪气地说:“要不,就从哥给我的零花钱里扣。”
以前穷,兜比脸还要干净,现在条件好,虞进也为了还小妹一个快乐的童年,虽说没能抽多少时间,但给她的零花钱很丰厚。
丰厚到虞雨成了一名小富婆。
“夫人,吴姑娘到了。”就在母女商量间,一个名为阿英的婢女上前禀报。
一说曹操,曹操就到,虞林氏和虞雨对视一眼:刚刚还在说吴萱呢,没想到正主这么快就到。
说话间,吴萱已经背着的小药箱进来了。
“伯母,雨儿。”吴萱是虞宅的熟悉,熟悉到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。
都不知多过多少次了。
事实上,虞林氏知道吴萱的心意,而吴萱也知虞林氏的打算,但两人都没有挑穿那薄薄的一层纸。
“萱姐姐好。”
“吴姑娘,你来啦,路上冷坏了吧,快,这里坐下,靠近火盆暧和一点。”相比虞雨的有礼貌,虞林氏对吴萱那是打心底的喜欢。
早就把她当成自家的儿媳了。
吴萱笑着谢了一句,然后坐在火盆边。
“伯母,你的腰好点没有,这几天没什么事吧?”吴萱柔地问道。
不是一般的尽责。
“好多了,就是有时还会隐隐作痛,都是老毛病了。”
“伯母你这病,三分治七分养,欲速则不达。”吴萱在一旁解释道。
虞林氏点点头,表示明白。
吴萱突然开口问道:“伯母,刚才你在叹息什么,没出什么事吧?”
“没事,没事,就是随便聊聊。”
“哦”吴萱犹豫了一下,最后还是开口说道:“伯母快要去京城享清福了,这家里的事都处理得怎么样,不知,什么时候出发?”
虞林氏听到,楞了一下,有些失落地说:“也就这几天吧。”
真的要走了。
吴萱心里再一次泛起那种无力感,不过她的情商很好,表面还是面带微笑地说:“好,到时我来给伯母送行。”
虞林氏一下握着吴萱的手,一脸真诚地说:“吴姑娘,伯母亲诚希望你不要来送行,而是跟我们一起去京城。”
什么,去京城?
吴萱心中一动,不过最后还是摇了摇头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