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到元宵,这是大明百姓一年中最开心惬意的日子,勤劳聪明的百姓们,会想办法来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,让自己每天都是热热闹闹、高高兴兴,而官府和士绅们也会举行各种活动,粉饰太平。
正月十一日,过年的气氛刚刚淡下去,可上元节的到来,又让大明的百姓激动起来。
到了上元节,处处张灯结彩,大伙纷纷走上街头,看灯笼、猜灯谜,凑热闹,年轻的男女,也会盛妆打扮,走到街上,期待能增添一个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佳话。
与过年时喜庆、欢乐的气氛相比,金山地区的气氛永远是那样萧瑟、孤单、凄凉,因为这里是逝者安息的地方,人间的繁华、热闹,对这些在地下长眠的人,是永远再也感受不到。
当然,这些逝去的皇室成员并不寂寞,因为,他们有孝陵卫相伴,准确来说,是孝陵后卫。
程大昌就是孝陵后卫的一名总旗。
“奶奶的,老子白天转了一天,姓张的凭什么说和老子换,还不是他顾着耍钱,真着一拳把他的狗眼揍瞎。”程大昌一边率着一小队人巡视,一边骂咧咧地说。
守金山虽说待遇差一点,但有一点好处,就是要求也不是很严,路上说说话、发发牢骚也可以,不像巡视皇陵,那是严禁出声的,生怕打扰了前皇的清静。
“大哥,忍忍吧”一名叫小乐的心腹有些无奈地说:“谁叫百户大人是他的亲舅子,咱们那是看在百户大人的情面上。”
“对,对,看那姓张的手气也不好,说不定我们巡完了回去。那小子已经输得光屁股了。”另一名叫阿权的手下也在一旁劝说。
小乐屁颠颠递过一个酒葫芦:“大半夜的,这风邪性,大哥。来一口,暧暧身子再走。”
程大昌听到手下劝解。心里觉得好受多了,哈哈一笑,爽快地接过酒葫芦灌了一大口,这才点点头说:“好,兄弟们麻溜点,等巡完这圈,回去我请兄弟们喝酒吃肉,咱也热闹一下。”
“大哥仗义啊”
“听大哥的”
“兄弟们。眼睛放亮一点,看看有没有野兔野鸡什么的,弄点回去做下酒菜。”
一个小插曲过后,程大昌率着手下继续巡视。”
这时负责搜查的小乐走过来,把一包东西放在程大昌跟前:“大哥,这贱骨头有情况。”
打打包一看,里面有不少金银首饰,还有一些衣饰等物,从这老者的穿着来看,应是挖了哪个墓,挖得不少财货,里面还有几封信。
小乐在一旁骂道:“人才啊,大过年也不消停一下,胆子挺肥的,跑到金山闹事,你有几个脑袋?说,刨了那个坟?”
“军爷,没有,真没刨坟”
“那你手上的东西哪里来?”
“回...回军爷的话,祖,祖上传下来的。”
小乐冷笑地说:“看不出你还挺孝顺的,怎么,就是撒个酒疯,也不忘带上祖上传下来的宝贝?”
玉佩、头饰、白玉手镯等,每一件都是异常精美,一看就不知凡品,程大昌手里一边把玩着那些财货,一边暗想着这次抓到一条大鱼,这下可算立了大功,看到有信,程大昌随意拆开,饶有兴致地看起来。
慢慢地,程大昌的脸色变得越来越白,冷汗开始从额上流下,拿信的手也开始变得颤抖起来。
“大哥,,你,你怎么啦,没事吧?”阿权留意到程大昌的异样,连忙问道。
程大昌没有应手下的话,猛地扇了自己一巴掌,然后再看那信件,一边看信件,一边看地上那些财货,最后把目光落在老头那一身虽说有些破旧,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上。
那脸色变得更差了。
小乐也看到程大昌的脸色不好,扭头关切地说:“大哥,你没事吧?”
程大昌颤抖着把信装好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然后大声说:“快,把这个人绑住,用布塞住他的嘴,小乐,你带二人看住他,不能让他和任何人说话,也不准任何人接近他。”
“是,大人。”听到自家老大这样凝重,小乐也吓了一跳,连忙应道。
“阿权”程大昌马上又叫道。
“小的在”
“你马上去请陈百户,不,你直接去请卫指挥使张大人,让他速来营房,就说有紧急的事要跟他商议。”
“是,总旗大人。”
等阿权走后,看到手下要开声发问,程大昌摆摆手说:“好了,都别问,知得越多越危险,给老子记好,想活命,嘴巴都给我紧一点,谁也不许说出去,今晚的事,最好烂在肚子里。”
这里葬的,都是皇室成员,涉及的,都是皇室秘闻,这种事一沾,轻则受罚,重则大祸临头,众人深知其厉害,一下子都噤声了。
看到被捆成棕子,被手下抬走的老头,程大昌的脸一下子变得复杂:本以为是一件可以升官发财的案子,没想到一下子变成烫手的山芋。
希望自己能躲过这一劫吧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