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居正等这句话已经很久了。
生活就像一张网,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存在,就像张居正,现在他代表着他老师徐阶的利益,而徐阶的背后,也有一群与他利益相关的群体。
站在这里的张居正,正是为某个群体发声。
“殿下”张居正恭恭敬敬地说:“亲疏有分,长幼有序,这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,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,支持名不正、言不顺的景王,可以说是道德沦丧,让大明政局动荡,但是,只要裕王振臂一呼,也有有识之士,愿为匡护王室正统,愿为裕王出一分力,例如钱银方面。”
在场的都是自己人,张居正也不藏着掩着,很是坦率地说出来了。
真有这样的人?
裕王眼前一亮,马上高兴地说:“哦,还有这样热心之士?”
现在最缺的就钱银,要是有人肯雪中送炭,裕王并不拒绝。
徐阶好像早就想到张居正会问这个问题,闻言不紧不慢地说:“叔大,他们捐助的人是谁?”
“裕王”
“没错”徐阶意思深长地说:“没错,光是裕王这二个字,一切就值了。”
张居正一下子明白了,这些商人,看重的就是裕王的背景,裕王是大明公认的储君,皇位的热门继承人,得到未来皇帝的铭记和感激,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事。
以前裕王躲进小楼成一统,把自己保护得太好,很多人就是想投献还没门呢,现在受到景王的刺激,需要帮助,作为内阁首辅的徐阶,自然出力,把这个获得未来新皇好感的机会,留在自己人。
这一切,张居正心明似镜。
要是这么简单的事都猜不出来,那么张叔大就不是日后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了,这不过是为了引出他最想要提问的那个问题:“恩师,为什么不趁机让裕王答就开关的事呢?这个时候跟他提一下,想必裕王也不会拒绝吧。”
作为徐阶的得意门生,张居正知道不少秘辛,比如说徐阶为那些偷偷出海的同乡制造便利,收取他们的好处,充当他们的保护伞,甚至暗中参与其中。
张居正更知道,正是有了那帮商人的帮助,给徐阶提供人力财力,徐阶这才最终扳倒严嵩,自己坐上首辅之位。
收集对手情报、拉笼政治盟友、奖劢和安抚那些在斗争中立功和牺牲的手下和盟友,这些都是打倒严嵩所要做的准备。
别的不说,那些为正义挺身而出而受到迫害的棋子,总不能见死不救?总不能不安置他们的一家老小吧?
若不然,谁还敢出头?
嘉靖三十七年三月,给事中吴时来、刑部主事董传策联同张翀上书,弹劾严嵩奸贪误国,就是受到徐阶的指使,当时严嵩圣眷正隆,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,可以用悲壮来形容,为的就是测试一下严嵩在嘉靖心里的地位。
就算不成功,也会给生性多疑的嘉靖作铺垫,事后证明,当日的行动是有成效的,可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对此大为愤怒,对三人严加迫害,当年为了救三名深陷大牢的盟友、为了安置三人的家眷,徐阶当年花费了数万两才摆平。”
以徐阶的俸禄,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钱银,靠的自然是背后那帮富得流油的地主商贾。
自吕不韦目光远大,弄了一出“奇货可居”的典故后,官和商,就像一对欢喜小冤家,虽说有些时候有矛盾,但是吵架以后很快就缠腻在一起。
说实话,张居正也想到海禁中捞上一把,因为徐阶暗示过他,开禁后组建商行,给张居正预留一份。
徐阶淡淡地说:“皇上还是皇上,裕王还是裕王,就是现在他答应也是一个空白承诺,乘人之危,让裕王心里有芥蒂,反而得不偿失。”
说罢,徐阶嘴边浮现一丝玩味的笑容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开了头,伸了手,到时就没那么容易回头了。”
(出差北京中,列车上码的,还有一更估计有些晚,为了生活,请谅解一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