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初年,明朝就与高丽王朝建立宗属关系。
1392年,李成桂通过“禅让”登上王位,经明廷同意更改国号为朝鲜,自此两国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宗属关系,而朝鲜向大明进贡就成了常态,进项的东西很杂,布、席、人参、豹皮、獭皮、金银等。
像太监、美女、婢女等,都在朝鲜的进贡的礼单中。
虞进注意到,大明百姓说起朝鲜时,都是昂着头、一脸自信,那神态和语气不经意就流露着一种天朝上国的优越性。
这些都是建立在明朝强盛、强硬的基础上,别的不说,朝鲜的国号都是太祖所赐,当年李成桂建国,没国号,想了两个国号,一为朝鲜,一为和宁,上报到南京请太祖选定。太祖认为“东夷之号,为朝鲜称美,可以其本名而祖之”,于是选了“朝鲜”。
朝鲜每年向大明过贡四到五次,多的时候高达十多次,以至京城的百姓都见怪不怪。
虞进在窗口看到,一些明显是穿着朝鲜风格服饰的人,护着十多辆马车,正缓缓向前驶去,少说也有二百余人。
这些虽说是朝鲜的使节,可是一个个低着头走路,有时碰到大明的马车,还会驻足让道。
这也难怪,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,态度一向非常强硬,朱元璋对朝鲜的表签不满,认为文字轻薄戏诲,勒令朝鲜将撰写者朝鲜大臣郑总等人押到南京发落,最后处死在狱中、朝鲜谢恩使李恬因跪姿不正,被太祖下令棒责,几乎丧命、私下送马给皇子,又以私交之罪流放云南。
平日一回家就像牛皮糖一样缠着,今天一回家就没见她的身影。
“回少爷的话,青姐说现在入夏天,去挑几匹好看的绸子给少爷做几身衣裳,一大早出门还没回来。”小曼乖巧地应道。
给我做衣裳?估计是去接头吧,这妞没给自己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。
“哦,是这样啊,那由她吧。”虞进随口应道。
小沐有些羡慕地说:“少爷对青姐真好。”
青儿和小沐她们一样,都是虞进买回的奴隶,可是虞进对她很好,从没要求他干什么,还让她掌管整个宅子的大小事务,要花钱时,甚至直接拿虞进的钱袋而无须请示。
都快半个女主人了。
那个妞,就是自己顶头上司都不放在眼内,自己哪敢跟她较劲?
想归想,虞进轻轻捏了一下小曼那有点婴儿肥的俏脸说:“本少爷对你不好吗?”
“好,好”小曼的脑袋就像鸡嗑米一样说:“少爷最好了。”
小沐也很认真地点头说:“没错,少爷最好。”
能不好吗,平日虞进吃什么,下人就吃什么,顿顿有荤有汤,每个月还有零花钱,平日说话和气、待人宽厚,能找到这样的主人,简直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。
就在虞进想出口调笑一下两个小萝莉时,突然听到门外有一阵喧哗声,接着听到有人惨叫声、哭声等,间中还有人用虞进听不懂的鸟语大声训斥着。
好像很是热闹。
“外面出了什么事?”虞进有些奇怪地问道。
小曼放下手中的果脯,说了声“少爷我去看看”,很快便跑了个没影。
没多久,小曼跑了回来,大声地说:“少爷,有个朝鲜国的人在胡同口卖奴呢,太可怜了,那个女的带了一个很小的孩子,有个大财主看中她,要把她买走,不要那个孩子,可是那女的死抱着孩子不放,哭着说孩子还没断奶,于是那个朝鲜的官员就要打她,另外几个被卖的也护着,唉,真是太可怜了。”
朝鲜使团的人卖奴?
小沐有些鄙视地说:“这些人,都次都打着的朝贡的名义,私自挟带很多东西来大明买卖,通常是进贡完,就借机在京城盘桓几天,把随身带的东西变卖出去,再从大明购一些瓷器、丝绸、茶叶回国出售。”
“这些人真是太狡猾了,这样一来,就是关税也不用出,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坏,还贩卖起人口。”小曼在一旁补充道。
朝鲜奴隶?好像以前叫新罗婢,因为听话、乖巧而出名。
有点意思。
虞进一下子站起来:“走,我们也看看热闹去。”
(本书...还有人看么,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