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居正和徐阶要的人,再加上赵锦的面子,虞进在吏部报到时异常顺利,验证完身份,就领到属于自己官服和令牌。
那传说中的门包都不用递一个。
未来皇上的人,只要不是脑子有病,谁敢为难?至于索要门包,也不看看人家背后是谁,都察院老大的人,今天敢收门包,说不定明天督察的人就上门了。
这年头,大官大贪致富,小官小贪治贫,谁没一点猫腻?
去吏部报备后,虞进又马不停蹄跑到司经局报到。
吏部报到,那是验明身份,取得官身,也有一份俸银登记在案,到了发俸日就可以领到俸禄,而到司经局报到,那是听取领导的工作安排,领取出入令牌等。
裕王府可不是等闲地方。
为了保护这位大明帝国的继任者,那防卫极为森严,除了吏部的印章,还得持有裕王府特制的令牌才能出入。
所以说,别看眼前这个裴宇只是一个从五品,说不定哪天就入阁拜相,或成为显赫的地方大员,绝对不能小视。
而虞进也从赵锦处打听到,这位裴宇可不简单,他是山西晋城人,嘉靖辛丑科(公元1541年)进士。官翰林,是一个实干派,据说还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河东闻喜裴氏的后裔。
在华夏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,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,这就是河东裴氏一族,裴氏家族“自秦汉以来,历六朝而盛,至隋唐而盛极,五代以后,余芳犹存”,在上下二千年间,豪杰俊迈,名卿贤相,摩肩接踵,辉耀前史,茂郁如林,代有伟人,彪炳史册。”其家族人物之盛、德业文章之隆,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。裴氏家族公侯一门,冠裳不绝。正史立传
与载列者,600余人;名垂后世者,不下千余人;七品以上官员,多达3000余人。
据《裴氏世谱》统计,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,大将军59人,中书侍郎14人,尚书55人,侍郎44人,常侍11人,御史10人,节度使、观察使、防御使25人,刺史211人,太守77人;封爵者公89人,侯33人,伯11人,子18人,男13人;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,太子妃4人,王妃2人,驸马21人,公主20人等,真可谓“将相接武、公侯一门”。
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世家,虽说有破败、低沉,可是一有机会,马上就能崛起。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
“呵呵,原来是余姚的初见哥来了”裴笑着放下手中的笔,一脸笑意地说:“好了,免礼,请起吧。”
“谢大人。”虞进应了一声,抬起头,这有才机会看清顶头上司的样子。
裴宇年约四十,国字脸、剑眉星目,留着三缕长须,一眼看去就是一个美男子,很具亲和力,浑身还散发着一股书卷味,配上那炯炯有神的眼睛,绝对是让人看得顺眼的类型。
在喜欢以貌取人的大明廷,这是很吃香的。
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,老夫像你这样的年龄,还在做荒唐的事呢。”在虞进打量裴宇时,裴宇也在打量着这位经由首辅大人选拨出来的人才,看到虞进还是一位未满二十的少年时,忍不住赞道。
虞进的《初见》和《长亭送别》早就响彻京城,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,就是裴宇对虞进也非常欣赏。
这是虞进仅仅是一名小秀才,也能得到裴宇以礼相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“洗马大人谬赞了”虞进连忙应道。
“好了,这里也没外人,有什么事坐下说,不急,不急。”裴宇说完,大声叫道:“来人,上好茶。”
虞进捡了坐在下首的位置,心里暗暗庆幸:自己的顶头上司,还是挺好相与。
(历史书真不好写,想找裕王府在京城哪个角落,找了足足二个多小时也没找到,真是郁闷,请大伙也理解一下历史写手,为了更贴近历史,大到有名的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小到服饰、装潢,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习惯等,都得查阅大量的资料......)